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互联网+ > 企业云计算 >
中国玻纤四大玻纤企业,中国玻纤更名中国巨石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3日 20时47分37秒企业云计算 人已围观
简介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年1-9月,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同比增长4.2%。从产品布局看,中国巨石重点布局...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年1-9月,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同比增长4.2%。从产品布局看,中国巨石重点布局电子纱,山东玻纤、中材科技重点布局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产品。价格方面,受市场整体需求不达预期及场外再曝产业资本大举介入等因素影响,玻璃纤维增强纱市场信心再遭打击,三季度各类玻璃纤维增强纱价格重启下降通道,部分产品价格创历史新低。
其中,纤维及短切毡制品、机械结合织物和玻纤布浸胶制品三大类产品进口量分别为6.37万吨、1.65万吨和0.96万吨,占比分别为71%、18%和11%。从区域分布看,中国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山东等区域,其中江苏省玻璃纤维生产企业较多,包括长海股份、中材科技等,而玻璃纤维龙头企业中国巨石则位于浙江。
1、中国玻纤公司排名
从区域发展方面,鼓励地方开展区域特色玻璃纤维深加工制品基地培育工作,整合企业资源,推进玻纤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从资源配置上,鼓励资本市场与原有的玻纤池窑企业对接,倡导并购优先,以期实现资源利用和市场效益最大化。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石英股份、海化集团、三友化工等;中游玻璃纤维制造商主要包括巨石集团、山东玻纤、光远新材、长海股份、国际复材等。
2、中国玻纤成本优势
玻璃纤维行业不仅有池窑和球窑企业,还有众多深加工玻纤制品企业亟待培育发展。从2023年玻璃纤维营收规模看,中国巨石、中材科技等企业营收较为领先。年1-9月,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进口量为8.98万吨,同比下降3.89%;进口金额累计6.01亿美元,同比下降14.07%;前9个月进口均价6696.2美元/吨,同比下降10.59%。
3、中国玻纤工业协会
出口形势整体有所好转,7、8、9月单月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9月单月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为14.76万吨,同比增长达到23.80%。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提升,部分来自上游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下降,但更大程度上源于有限的市场份额逐步向大中型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企业集中,行业低端恶性竞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中国三轮车在美国爆火,成了老外炫耀的工具,因订单火爆被制裁。
4、中国玻纤企业排名
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5%,利润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45%,前三季度利润额稳步递增。基于产供销的成本因素,过去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围绕原材料和市场半径发展,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凸显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